光明日报:服务国企发展 推动文化繁荣

来源: 光明日报
时间:2012-11-27
  为了解掌握我国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总体情况,总结经验、探寻规律,服务企业发展,推动文化繁荣,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成立课题组,赴北京、上海、辽宁、河北、浙江、山西、新疆等省市开展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专题座谈会十余次,在全国范围内数十个行业的国企中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组织有关专家开展子课题研究,在综合分析研究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基本经验 


  国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的主要力量,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稳定可靠、高效有序的基础服务,提供了全社会所需煤炭的70%、所需石油的92%、所需电力的91%,以及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海洋运输等基础性服务,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保障、政治保障和社会保障。近年来,伴随着国企的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改进、创新、发展,初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得到了企业广大干部员工的普遍认可,积累了诸多成功做法和经验。


  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方向


  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也是保持和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广大国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贯穿到了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保证了国企文化的社会主义特性。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企业的具体体现,目前绝大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都确立了本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是“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⒉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重点培育企业特色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广大国企根据自身发展不同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坚持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传统文化,并不断注入新的体现时代精神和发展要求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已有共识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


  ⒊坚持建设与融入相结合,全面强化企业文化的服务功能


  广大国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一中心任务,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提升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大多数国企特别是中央企业都制定了文化战略,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切实发挥文化引领、护航作用。


  ⒋坚持塑造与熏陶相结合,重在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以人为本,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不断提高员工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根本目标。广大国企坚持精神塑造和文化熏陶的统一,用人文关怀传递高尚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用心理疏导促进心理和谐、增进价值共识,培育形成广大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实现了以文化人。


  ⒌坚持领导组织与群众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员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人的因素是企业文化的首要因素和本质因素,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已经证明,企业的竞争力不仅决定于经营管理者的素质,而且决定于广大员工的素质。广大国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全体干部员工的一项共同事业,既坚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率先垂范、热情关心、全力支持,更充分发挥和突出员工的主体作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现企业文化全员共建共享,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⒍坚持参与公益事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完善过程中,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是由国企的性质和定位决定的,是实现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08年1月份,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作了全面规定,掀起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新的一页。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企业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很多国企建立了社会责任部门,积极探索将社会责任工作融入企业战略和日常管理,建立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显示:2011年国企社会责任指数领先于民企和外企,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指数年度增幅最大。


  ⒎坚持文化发展与制度保障相结合,建立完善企业文化体制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文化发展与制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固化于制。在大中型国企,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得到了健全和完善,以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普遍建立,普遍明确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员工行为规范等内容,建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着力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重视、领导班子支持、牵头部门负责、各部门积极配合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正在建立,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


  ⒏坚持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相结合,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深度融合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会程度不断加深,二者相辅相成,一体化进程加快。大多数国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整合为一个系统,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之中统筹安排,把企业价值理念作为统一干部员工思想和行动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自觉精神追求,坚持精神塑造和文化熏陶的统一,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初步实现了优势互补、同频共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一样,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内生变量,在企业改革发展中起着“变量增效”的重要作用。当前,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日益深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日益迫切,企业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日益深入,企业干部员工队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国企文化建设工作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需要深入研究。


  ⒈从绝对优势到相对主导,国企文化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企在市场上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竞争,在文化上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随着非公经济的不断壮大,非公企业文化与国企文化在交流交融中存在着交锋,一些不利于国企发展的言论层出不穷,如“国进民退论”、“国企垄断论”、“国企低效论”等,国企文化发展要敢于应对这些挑战。与此同时,国企文化还遇到了国际垄断资本文化的挤压,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制造诸如中国国企搞“新殖民主义”、“掠夺世界”等舆论,国企文化要敢于反击这些言论。如何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中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⒉从单一到多元,员工文化需求日益多样化


  目前,国企已成为我国吸纳就业的重要主体。截至2011年,仅国资委主管的中央企业,就有1200多万员工、700多万农民工、600多万的离退休工人。特别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干部员工的人员构成、年龄结构、劳动关系、职业角色、收入水平都在发生巨大变化,干部员工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思想特点和文化需求也呈多元、多样化。如“80后、90后”青年员工群体,他们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普遍接受过义务教育或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较高,精神文化生活大多具有“网络化”特点,思想、情绪乃至价值观呈多元多变特征,对工作环境、福利待遇、发展机会、文化生活有更高的要求,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陈旧的教育灌输对他们就很不奏效。如何做好企业核心价值观统领和引导工作,如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国企员工的主人翁地位,调动好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充分满足员工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⒊从建设到管理,企业文化的管理特性凸显 


  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的形象工程,塑形在前;关键还在于铸魂,实践中,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产品研发、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融合因企而异,一些企业还存在就文化谈文化,编读本、搞培训的现象,从车间班组到管理层,没有把文化融入管理流程,没有在制度中体现企业的愿景和理念。还有的企业采用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严格有余而人文关怀不足,造成企业内部组织关系紧张、干部员工之间信任度降低等问题,没有较好地运用人文色彩浓郁的文化管理方式有效弥补刚性管理的不足。部分企业的文化工作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设计和论证,与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关联度偏低,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功能难以体现,游离于企业整体考评体系之外。如何把文化软实力融入管理硬杠杆,加强科学化管理考核,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⒋从个性到共性,企业文化整合融合步伐加速


  随着企业改制兼并重组,企业的品牌特点、组织结构、企业规模、经营战略等各有不同,集团公司与所属股份公司、子公司、分公司的文化融合是当前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一些重组并购企业和业务整合企业,母公司文化与子公司存在文化理念差异、利益纠结的冲突,对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形成负面导向,造成严重后果。如何在认同集团文化核心理念的基础上,既坚持集团文化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同时又兼顾到子公司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融合中贯通,兼容并包,和谐发展,实现“同音自相吸,同心自相知”,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⒌从宣贯到落地,企业文化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


  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由于过多移植外来文化理念,盲目引入时髦的“先进文化”,导致引进文化的“水土不服”;不适宜的“文化基因”的硬性介入,收效甚微,未形成上下共识。从管理的层级来看,有的企业文化建设源于企业决策层的“个人意愿”,团队管理者“一头热”地推动,普通员工却表现冷淡、冷漠,管理者热情就无法传达,凝聚员工共识成为“奢望”;有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往往集中在开展热热闹闹的企业文化活动、忙于对外宣传企业形象和企业品牌,流于形式,疏于深化,华丽有余,实效不足;有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队伍亟待充实,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如何丰富宣贯手段、细化活动载体,引导企业员工自我体验、感知、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⒍从企业到地方,企业文化的辐射效应显著


  一定的企业文化,扎根于所属地域的文化土壤,必然深受地域文化、社会文化、行业文化的影响,如广东岭南的国企文化有岭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影响,山东的国企文化重视儒家文化的传承,辽宁抚顺电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具有浓郁的雷锋文化特色等。企业员工也已经从企业人走向社会人,社会上的各种思潮、道德观念对员工的影响是巨大的,八小时的教育管理、文化熏陶可能抵不过社会的一条负面新闻。同时,企业文化对所在地区的文化影响也是巨大的,如大庆油田铁人精神对大庆城市文化影响重大,成为大庆城市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如何加强社会引导,实现企业文化与属地文化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今后一段时期国企文化建设工作需重点加强的几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开展企业精神形态文化建设、企业物质形态文化建设和企业制度形态文化建设,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符合,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和干部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相统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而又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文化软实力。


  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重点培育国企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国企文化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融入每个环节,发挥国企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领军作用。国企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践行者、捍卫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总结、深入挖掘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符合时代特点的国企精神,要注重体现爱党爱国的精神,将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求实创新的精神,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路线贯穿于国企改革发展之中;体现拼搏奉献的精神,服务人民甘于奉献;体现诚实守信的精神,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力量;体现和谐包容的精神,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做建设生态文明的表率。


  ⒉科学界定国企文化的地位,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要把提升国企文化软实力、提高国企的综合实力,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来实施推动。随着国企走出国门、开拓业务领域,国企已经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国企文化应当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国企在与世界各大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必须形成一种能够与跨国公司文化相抗衡的领跑型的企业文化;国企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外在压力和经济风险,国企文化应当树立起抵抗风险、化解风险、共担风险的文化意识,保障国企的文化安全和经济安全,保证健康发展、顺利发展。


  ⒊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形成良好的制度风尚


  要让企业文化核心理念成为建构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的价值标杆,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管理等经营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做到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衔接。要注重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培育,健全企业行为规范体系,使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形成自觉遵守制度的企业风尚。要研究企业改制重组中的文化整合融合问题,研究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统一共生问题,研究学习型组织与文化建设问题,把文化落地融入企业管理流程再造提升之中,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⒋把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是增强企业文化创造活力的重要元素。针对当前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运行柔性化、联系网络化等发展趋势,适应员工信息来源渠道的新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借助于信息化之翼,加强微博、博客、论坛、播客、聊天室、QQ群等网络平台建设,开发运用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增强企业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要特别注重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把科学精神转化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企业文化的科技内涵,用科学文化重塑企业精神,使科学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上升到企业文化层面。


  ⒌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


  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实际出发,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标准,逐步建立国企文化建设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成效、评价标准,为考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要坚持评价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实现以评促建,进一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要实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管理,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纳入企业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绩效作为企业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表彰激励机制,定期、适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企业优秀文化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目前,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宣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组织人员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纲要》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文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细则》,并已展开试点工作,希望通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开展科学考评,引领企业确立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指导规范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⒍发挥文化优势,大力加强文化产业企业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充分运用、整合企业的优势文化资源,调动文化专业人才,不断完善文化企业自身决策、组织、计划、管理、执行等“中枢系统”,培育企业自身的独立思考、识别能力,提升企业的文化厚重感与坚硬度,巩固企业改制成果,打造文化品牌,引领国企文化发展。


  ⒎加大良好社会环境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国企文化建设的合力


  要加强对国企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帮助企业开展理论普及工作、典型宣传推广工作,支持鼓励创作反映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舆论氛围。要积极搭建企业文化交流学习的高层平台,加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机关文化等交流。要集中宣传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先进典型,推进诚信文化建设。通过科学决策和有效引导,不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开创国企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的新局面。


  (本文章摘自11月27日《光明日报》)

联系方式
传真:010-61958888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举报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京ICP备0501892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