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膜工业以全新视角规划“十三五”

来源: 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时间:2016-05-27

    中国膜产业“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展报告会暨中国膜工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5月在南京举行。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中国科学院办公厅秘书长邓麦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等出席会议,来自中国膜工业协会理事单位及部分会员单位约150名代表参会。
  

    膜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俊贵在会上致辞表示,“十三五”期间,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国膜工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一方面作为新材料的膜材料规模还有扩张的机会,另一方面传统转型升级的冲力和带动越来越大,膜产业“无孔不入”,因此发展前景看好。
  

    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在会上指出,膜行业发展的关键是膜材料,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发展支撑,下游应用则是发展动力。“十三五”期间,膜行业应重点在气体和水分离、氯碱行业、动力电池、平板显示等领域的应用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加大与上游合成树脂,下游装备产业的合作力度,提升国内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麦村做了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科技创新》的报告,对膜工业的供给侧改革与技术创新明确了方向。
  

    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邢卫红做了《十三五膜产业规划发展》报告。她表示,在21世纪多数工业中,膜技术均扮演着战略角色。目前膜技术90%的应用在水处理领域,从发展形势和需求看,“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和工业流程再造对膜产业需求旺盛。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膜产业的年增长速度在20%左右,到2020年达到2500亿~3000亿元的规模,其中膜产品年出口产值将超过100亿元。中国膜工业力争实现“着力培育龙头企业”的目标,即培育10家年产值50亿~100亿元的企业、20家年产值10亿~50亿元的企业,30家年产值2亿~10亿元的企业;布局若干膜产业积聚区,推动集群创新,显著提升产业的附加值,氯碱工业用的离子膜、海水淡化反渗透膜、高分子超微滤膜等重要膜品种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提高30%以上。市场销售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80%以上,膜生产企业实现有标生产。
  

    在中国膜工业协会五届三次理事扩大会上,王继文秘书长做了中国膜工业协会2015年工作报告,获得全体会员单位高度认可。
  

    在本次会议上,中国膜工业协会还公布了首批中国膜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共有16家企业的17个类型获得信用评价等级AAA和AA。根据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经各省级印协初审推荐、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评审委员函审、召开会议终审、公示、复核、向商务部提交备案等规定程序,2016年首批中国膜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结果为:北京碧水源、吉林金赛、天津膜天膜、北京中环膜、北京坎普尔、哈尔滨乐普、久吾高科、海南立昇、山东天维、江苏建亚环保、上海斯纳普、天津森诺、北京廷润、临海树脂等获得生产类信用等级AAA;天津膜天膜、北京安国水道获得工程类信用等级AAA;安得膜获得工程类信用等级AA。

联系方式
传真:010-61958888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纪检举报 | 友情链接 | RSS订阅
中国蓝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京ICP备05018923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4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