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由环保部会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共同编制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发布。《公报》显示,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努力改善大气、水、土壤的环境质量。
用更严标准解“心肺之患”
2013年,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公报》显示,74个城市中仅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京津冀和“珠三角”区域所有城市均未达标。
不过,如此大比例的超标,不一定代表空气质量更差了。早在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之际,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就曾预测到这一结果,“这是因为标准严格了。”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空气质量状况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李干杰透露,自去年9月“大气十条”发布以来,总体进展比较顺利,空气质量在一些地区有所改善。今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红黑榜”显示,74个城市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53.1%,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5.1个百分点。
治水要“抓两头带中间”
今年以来,涉及饮水安全的水环境突发事件频发,折射出的是日益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公报》指出,在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和极差水质的比例为59.6%,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含量等;长江、黄河等10大水系的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9.0%;劣Ⅳ类海水点位比例为18.6%;在监测营养状态的61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状态的湖泊水库占27.8%。
“‘水十条’目前正在抓紧制定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力争以最快的速度协调各方取得共识,尽快呈报国务院审议。”李干杰介绍说,“水十条”的思路主要是“抓两头、带中间”。即一头抓好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较好水体的水质保障工作,保证水质不下降、不退化;一头重点治理已经严重污染的劣V类水体,尤其是争取大幅减少甚至消灭掉影响群众多、公众关注度高的黑臭水体,通过这“两头”,带动中间一般水体的水污染防治。
踩住土壤污染的“刹车”, 遭遇严峻形势的不仅是空气和水,土壤问题也十分突出。
“全国土壤污染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局部地区的土壤存在恶化趋势,其中耕地环境质量堪忧。”李干杰表示,环保部正尽快制定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争取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切断各类污染源,有效遏制土壤污染扩大趋势,同时积极实施土壤治理修复工程,努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此外,还会加强对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监管,有效控制和消除环境风险,保障人居环境健康。